6664 群翊 – 2024 財報創新高 | IC 載板與先進封裝貢獻成長動能

群翊工業(6664)2024 年營收達 24.98 億元,年增 3%,EPS 創高達 16.97 元,毛利率提升至 52%。主要成長來自 IC 載板與先進封裝設備,佔營收比重達 55%。展望未來,公司持續布局玻璃基板與 CoPoS 技術,預期 2027 年起進入放量階段。

6664 群翊 – 2024 財報創新高 | IC 載板與先進封裝貢獻成長動能

以下內容根據群翊法說會內容進行整理與修訂,並以專業投資分析角度歸納重點,供投資人及相關人士參考,如有錯誤,請以公司公告為準。

結論

  • 2024 年全年營收達新臺幣 24.98 億元,年增 3%,毛利率 52%,EPS 達 16.97 元,創下歷史新高。
  • 半導體先進封裝及 IC 載板持續為營運主力,2025 年擴廠計畫將聚焦高潔淨與高荷重設備開發。
  • AI 與高效能運算需求推動先進封裝與 PCB 成長,公司設備已導入多家客戶 R&D 與小量產,2027–2028 年可望放量。

1. 營運摘要

  • 2024 年營業收入為 24.98 億元(YoY +3%),毛利率為 52%(+5ppts YoY),營業利益為 9.3 億元(+33% YoY)
  • 稅前淨利達 12.41 億元(YoY +39%),每股盈餘(EPS)為 16.97 元,其中本業 EPS 為 12.72 元,業外貢獻 4.25 元。
  • 公司資產總計 85.8 億元,年增 20%;現金與金融資產合計達 52.5 億元,佔總資產 61%。
  • 董事會決議發放每股 現金股利 10 元,本業盈餘發放率 79%。

2.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

核心業務

  • 主力產品為塗佈、乾燥、壓膜與視覺整合自動化設備,應用領域涵蓋 印刷電路板(PCB)、IC 載板、半導體先進封裝、光學與顯示器、軟性電子等產業
  • 研發人員佔比約 25%,持續擴編因應客製化與先進封裝設備需求。

事業群組合(2024 年)

  • IC 載板與先進封裝設備佔營收約 55%
  • 傳統 PCB 設備佔 25%
  • 光電與光學產品約 15%
  • 其他電子應用約 5%

重點產品應用

  • 加熱系統:熱板、熱風、真空、紅外線、UV。
  • 塗佈設備:滾輪、靜電、浸泡、狹縫式等。
  • 壓膜設備:包含真空壓膜、整平設備。
  • 自動化整合:視覺辨識、機械手臂、RFID、生產履歷追蹤等。

3. 財務表現

指標 2024 (百萬) YoY % QoQ %
營業收入 2,498 +3%
營業毛利 1,299 +14%
營業利益 930 +33%
稅前淨利 1,241 +39%
淨利 1,000 +40%
EPS(元) 16.97 +34%
營業活動現金流 976 -41%

驅動因素與挑戰

  • 本業成長穩健,主因 AI 與先進封裝設備需求上升。
  • 業外收益受惠於美元升息與匯兌利益增加。
  • 合約負債自 33 億下滑至 28.6 億,年減 14%,反映部分訂單轉為營收。
  • 可轉債增加至 12.25 億元,來自 2024 年 11 月新發行。

4.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

  • PCB 市場: 受惠於 AI 伺服器與 Edge AI 帶動 HDI、高多層板需求;低軌衛星推升特殊材料 PCB 應用。
  • 先進封裝: 2025–2029 年市場預估 CAGR 為 11%,群翊布局於 FO、2.5D/3D、Glass Core Substrate、Glass Interposer。
  • 產品進度:
    • 玻璃基板與中介層技術仍處驗證期,量產預期推遲至 2027–2028。
    • PLP 設備已導入客戶驗證,小量產陸續進行。

5.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

  • 擴廠規劃: 楊梅新購土地將建置高潔淨與高荷重廠房,支援先進封裝相關設備生產。
  • 全球佈局: 擴展至美國、日本、韓國、東南亞等地,預計於美國設立第二服務據點。
  • 差異化競爭優勢: 客製化製程整合能力佳,設備穩定性與成本控制具競爭力。

6. 展望與指引

  • 2025–2026 年展望:
    • 受 AI、AIPC、6G 通訊、自駕等終端應用驅動,需求樂觀。
    • 半導體封裝與高速運算帶動整體電子製程升級。
  • 潛在風險與應對:
    • 若美國實施對等關稅,短期對公司影響有限,主要因訂單全球分散與已有當地服務據點布局。

7. Q&A 重點

Q: 2025–2026 年營收展望?

  • A: AI 應用普及與伺服器/中端設備帶動,預期 PCB 與先進封裝將同步成長,整體營收趨勢樂觀。

Q: Glass Core Substrate 與 Interposer 的量產時程?

  • A: 原預估 2026 放量,但因製程瓶頸延後至 2027–2028 年,現階段多數為試產與打樣。

Q: 是否有機會打入台積電供應鏈?

  • A: 已為合格供應商,與台積電維持合作,並積極爭取更深入合作機會。

Q: PCB 合約負債下滑對營運有何影響?

  • A: 為部分訂單轉列為營收所致,產業基本面仍佳,未見長期疲弱跡象。

Q: CoPoS 技術與量產時程?

  • A: 相較 CoWoS,CoPoS 利用 panel 材料,面積利用率較高,預估量產時程落在 2027–2028 年。

Q: PLP 設備進度與客戶驗證?

  • A: 已進入小量產及標準設備導入階段,FO-POP 封裝有望於 2026 放量,其餘如 Glass Interposer 較慢。

Q: 美國設廠與對等關稅對公司影響?

  • A: 設備為必要投資,工廠移動皆需設備,對公司屬正面,公司已有全球認證與佈局,美國設點布局不受影響。

免責聲明

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的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,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之更新資訊而調整。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,不構成投資建議。